中教数据库 > 安徽文学论文集 > 文章详情

嵇康和他的《声无哀乐论》

更新时间:2023-08-14

【摘要】正始时期,中国学术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和变化;此前重在名法、名理之学,此后则转尚玄学。此前尚实,名辩之学,是对形而下的具体名实关系的研究,以循名责实;此后由实返虚,从有名到无名,进入形而上的本体论的探求。曹魏时期这种学术思想的变化,是以正始年代为分水岭的。学术思想由尚实到崇虚,既影响到当时文士的思想和政治生活,也反映到诗乐理论中来。正始时期诗乐理论崇虚的变化,首先体现在阮籍、嵇康的乐论上。他们都是以自然为音乐的本体,为审美的归宿,都意在超越有限、追求无限,以无限反观并服务于有限。两者还包含有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理想人格本体论的建构。两人都援道入

【关键词】

134 2页 免费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

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

0/500
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,不代表中教立场
相关文献

推荐期刊
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
京ICP备2021021570号-13

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